Sola Fide

Sola Fide

首頁


2017年3月21日 星期二

為什麼要讀大學呢?大學之所以應該存在的本質與價值是什麼呢?一個有價值的大學、科系、大學生的判準應該是什麼呢?


為什麼要讀大學呢?大學之所以應該存在的本質與價值是什麼呢?一個有價值的大學、科系、大學生的判準應該是什麼呢?
工作賺錢是需要的,但是如果讀大學「只是」為了找更好的工作、賺更多的錢,那真的不需要讀大學,早點投入就業市場其實更能培養競爭力。如果不能在大學裡好好裝備實現理想的能力,好好謙卑探索真正的真理與價值,畢業後必在挫折、忙碌、現實中迷失於對意義及價值的追求,隨波逐流了。
然後,任憑這樣意義及價值錯亂的政府操控:就業的數據是價值的判准,這意味著培養一個大學生應具備有的思想、素養、品格等就相對不重要了,其實,這也暗示為家庭犧牲而無法就業的家庭婦女是比較沒有價值的…...

【以下轉貼自柯志明臉書】
一個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是他讀的大學或科系有問題,或者是社會有問題,或者是這個大學畢業生本身有問題,或者是畢業生的家庭(如父母親)有問題,又或者是整個國家都有問題?這些問題都還弄不清楚、不好好深切反省,就直言要關掉那些「使得」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大學或科系,這種言論簡直不堪入耳、莫名其妙,竟還出自一個前行政院長之口。

我認識許多哲學博士,已經畢業許多年了,學識與能力皆優,但到現在還找不到一份專任工作,只能到處兼課兼差,被迫當個無家無室、居無定所的哲學波希米亞人。所以,按照張善政的「大學思維」,要關掉哲學系。但是,假設哲學系畢業生都找到了工作,有人做清潔工,有人作編輯,有人賣豬腳麵線,有人開相命館,有人當代課老師,有人作生意,有人開補習班,有人作導遊等等,這樣大家有工作了而且還樂在其中,那麼哲學系就不用關掉。是這樣嗎?

一個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這涉及許多因素,判斷與評價也很複雜,很難在他讀的大學科系與他找不到工作之間建立起因果關係。這豈只是與他就讀的學校或學系有關?與整個社會無關嗎?與國家政策無關嗎?例如,如果一個社會輕視哲學甚至刻意排斥哲學,致使哲學畢業無立足之地,這難道是哲學這門學問或哲學系應當承擔的嗎?以此類推。

沒錯,臺灣的許多大學與學系有問題,確實需要好好檢討與改進;這麼說好了,臺灣整個大學教育系統根本就有問題。但這難道不是政府的問題嗎?不是主管教育的教育部自己的問題嗎?臺灣的大學多年來根本就是被政客、政府與他們重用的所謂「教育專家」還有在教育界與學術界拉幫結派的「學閥」玩弄於股掌之間,或立或廢或教什麼,皆須依其喜好,仰其鼻息。請問,誰該負責?當然,作為國家主人的臺灣人民自己當然要負最大責任,但那些主掌教育政策或自認為教育專家而大搞大學教育實驗的人不用負責嗎?

臺灣的教育或大學教育問題是很大,但絕不是因為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能找到工作或有工作當然很重要,但臺灣難道不需要邏輯、真理、良善、正義、美麗、理想、自由、高貴、榮耀、神聖等等這些更為重要高尚的科學與人文價值了嗎?大學不正應為此存在的嗎?University不正因為與整個universe有關的知識、學問、思想而存在的嗎?國家不正應特別保障這樣的大學嗎?不在乎、無闗乎、不促進、不教授這些價值的「大學」算大學嗎?大學教育竟然「只」以大學生畢業能否找到工作作為衡量可否存在的判準?都是你們在講!

談大學退場 張善政:應關掉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學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